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流通全行业全过程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实现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智慧物流模式转型。
我们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深入学习和理解五个必须所体现的规律性认识,对于做好经济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是目标导向由比较优势向竞争新优势转变。战略机遇期不再清晰,不能一般地说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而是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二是循环模式由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向以内促外、优进优出转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发展阶段党的中心任务,因而是最大的政治。另一方面通过深化改革,形成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增长点,以深层次改革推进高水平的开放,以制度型的开放促进深层次的改革。
早在2015年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要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与发达经济体的直接融资占比过半相比,我国的直接融资占比偏低,拥有巨大的提升潜力,伴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应加快调整我国金融结构,完善金融体制,培育优质上市公司,建设一流现代投资银行,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及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为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模式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会议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会议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在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数量型货币政策强调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运行,价格型货币政策则更注重对市场利率、汇率的调控),并加大财政贴息、减税降费等财政支持力度,更加高效地发挥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和满足人民需求的作用
强调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新征程上,必须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在时代前进的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围绕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我国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和法治的关系需要破解一些新难题,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从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随着实践拓展而不断深化。强调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改革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统一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之中。强调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
强调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一个超大经济体的发展,必须既坚持独立自主、又做到开放包容,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
强调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积极发挥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同时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强调全球经济治理需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要平衡处理好当前和长远、本国政策和国际责任的关系,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强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新征程上,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全面推进改革和经济建设工作法治化,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创造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着力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政府和市场关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要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促进。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强调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强调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既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体系严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正确认识和处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作者单位: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进入专题: 经济建设 。
新征程上,必须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根本上夯实自立自强根基,同时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安全和稳定是国家发展的首要前提,发展和安全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强调处理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系,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扩大开放。新征程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面对中国和世界关系正在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强调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积极发挥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同时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
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